耳朵間歇性悶堵,常見於耵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慢性外耳道炎等,需要根據其具體病因對症進行治療。
1.耵聹栓塞:如果外耳道部位耵聹分泌比較多,逐漸形成團塊後可能會在局部形成堵塞,引起耳內悶脹,伴有耳道瘙癢、聽力減退等症狀。可使用膝狀鑷或耵聹鈎取出團塊,也可以遵醫囑用碳酸氫鈉溶液軟化耵聹治療。
2.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及中耳非化膿性炎症,以聽力下降、耳悶耳痛為主要特徵。由於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原有的氣體會被黏膜吸收,形成負壓後導致耳朵出現間歇性悶堵。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醋酸潑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藥物治療。
3.慢性外耳道炎:一種外耳道皮膚和皮下組織形成的慢性或復發性炎症,大多是皮炎、濕疹、感染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耳癢、耳悶脹感、耳朵堵等。若治療不及時會出現聽力減退,需使用羅紅霉素膠囊、乙酰螺旋霉素片等藥物改善。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外耳道乳頭狀瘤、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平時需要保持耳朵部位衛生乾淨,定期進行清理,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