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可採用中藥治療,但僅能緩解聽力下降及耳鳴等表現,並不能完全將其治療,因此應當結合病情針對性處理。
慢性中耳炎是發生在中耳黏膜、骨膜或是深達骨質的化膿性炎症,可導致患耳出現流膿、耳聾及耳鳴等表現,發病後需及時就醫治療。臨床上以藥物治療為主,而中藥可暫時控制病情的進展,多選用具有健脾利濕、解毒化膿以及益氣活血的中藥,比如益氣聰明丸、清熱散結片等能夠改善耳鳴等表現,同時減少對胃部的刺激。但中藥的療效有限,因此無法根治該病,需針對耳部受損的情況進行相應治療。
當患者的鼓室黏膜產生充血及水腫症狀時,可採用抗生素溶液治療,常用藥物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眼液等,正確用藥達到殺菌及消炎的療效。如聽力受損嚴重,需採用鼓室成形術、鼓膜切開術、鼓膜切開加置管術等手術方法治療。術後需定期對耳部進行清潔,時刻保持乾燥及清潔,在出現分泌物時使用棉簽進行輕輕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