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一般需要保守治療4~6周,但是否能完全恢復取決於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部分患者恢復較好,部分會留下後遺症,還有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才能恢復。
腦溢血常指非外傷原因導致的腦組織出血,主要表現為口眼歪斜、肢體癱瘓、言語不利,嚴重者可能出現昏迷。腦溢血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其病死率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高的。部分出血量較多,合併明顯腦積水的患者或合併腦血管畸形、動脈瘤等血管病變的患者可能保守治療無效,應考慮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腦溢血患者應臥床休息2~4周,日常應避免情緒激動及血壓升高。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顱內壓治療,例如口服高滲脫水藥等。其主要目的是減輕患者腦部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的形成。還需給予患者平穩降壓治療,並嚴密觀察血壓變化。
腦溢血患者的恢復情況與其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喪失意識等併發症有關。一般來說,如果患者血壓控制良好,則復發率會相對較低。但具體保守治療的時間及效果還需咨詢醫生,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