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上,便血包括胃中積熱、溫熱蘊蒸、脾胃虛弱等類型,要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治療,選擇針對性的藥物。便血患者還要保持飲食清淡,平時多吃軟爛少渣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還要保證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1.胃中積熱
如果是胃中積熱造成的,常伴有胃脹隱痛、口渴、煩熱等症狀,可服用瀉心湯,其成分包括人參、甘草、黃芩等,具有清胃瀉火、化瘀止血的作用。除了服用藥物,患者還需改變飲食習慣,平時避免吃肥膩、辛辣食物,多吃清熱降火食物。
2.溫熱蘊蒸
如果是濕熱蘊蒸,表現為先血後便、血色鮮紅等,伴有大便乾燥、肛門熱痛等症狀,可服用赤小豆當歸散。該藥方具有清利濕熱、合營止血的作用,能夠清除體內濕熱,有效緩解便血。
3.脾胃虛弱
如果是脾胃虛弱造成的,常表現為大便下血、腹部隱痛、臉色蒼白、精神疲倦等症狀,可服用黃土湯。黃土湯的成分包括甘草、白術、乾地黃、阿膠等,具有溫中、健脾、止血的功效,既能治療便血,也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