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月經來潮時,月經量明顯低於正常水平,就稱為月經量過少。月經量少臨床上可分為4種類型,包括血虛型、腎虛型、血瘀型和痰濕型,患者常常伴有心悸、四肢無力、臉色暗黃、頭暈、耳鳴等不適症狀。那麼引起月經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
1.減肥過度:越來越多的女性對身材要求苛刻,長時間節食減肥。而月經量與體重及脂肪含量有關,過度節食會使得月經量減少,患者應盡快恢復飲食,加強營養。
2.內分泌失調:高強度的工作量及不規則作息,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內分泌失調也會導致月經量過少。
3.心理抑鬱:不良心理狀態比如經常抑鬱、焦慮、緊張等會造成肝郁氣滯,從而導致月經量減少。患者應盡量保持樂觀的情緒狀態,必要時接受心理輔導。
4.人工流產: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後,卵巢功能在22天內恢復正常。有些女性會出現經期延長、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等情況,需要引起重視。
5.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功能會直接影響月經狀態,如果卵泡發育不良,就會導致月經過少,患者必須接受卵巢功能治療。
6.胸部病變: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乳房脹痛、月經量減少等情況,可能是肝郁氣滯,需要進行疏肝理氣治療,以疏通血脈,調理機體。
以上是月經量少的常見原因,包括過度節食、內分泌紊亂、心理抑鬱、人工流產、卵巢功能退變、胸部病變等,需通過詳細的檢查進行判斷,包括婦科檢查、盆腔B超檢查、內分泌檢查等。如果是內分泌紊亂造成的, 需要從飲食和運動方面進行調理,平時要多喝水,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並加強體育鍛鍊,不要經常熬夜,保持規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