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較高發的耳科疾病之一,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其主要是由於咽鼓管阻塞,造成通氣障礙的一種耳炎。患者病發時會產生耳鳴,耳脹以及各種不適症狀,如果不加以治療,會產生一系列併發症,給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其實,這種疾病也不難治療,如堅持服藥,還是能治好的。
據耳科專家講解,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健康人體中耳內、外的氣壓基本相等,而咽鼓管則是中耳與外界環境溝通的專用通道。當咽鼓管不能正常運作時,便會形成中耳積液從而造成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可採用手術或藥物治療,但大部分患者選擇藥物治療,畢竟手術費用較高,而且具有一定風險。
藥物的治療可使用鼻腔收縮劑配上黃素制劑、鹽酸羥甲唑啉等藥物,通過藥物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但部分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不可使用。另外也可通過鼓膜穿刺抽液,用針頭在無菌操作下從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積液,抽液後注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過藥物是可以治癒的,早期的可以使用敏感抗生素,也可以做鼓膜穿刺抽液,恢復鼓管通氣功能。
總而言之,患了分泌性中耳炎,若能及時接受治療,堅持服藥並注意合理的飲食,還是可以康復的。專家建議,由於此病發病率較高,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一定的預防措施,要經常清洗耳部衛生,做好一定的護理工作,避免耳部進水從而形成積液。飲食上也要少吃辛辣刺激,熱氣上火如油炸,煙薰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