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具有高發性的耳科常見疾病,其病發對象並無特異性,幼兒及老年患者居多。醫學上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病發表現為輕度耳鳴,耳痛,耳脹以及聽力銳減等現象。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以及後天原發性膽脂瘤等病變,引發一系列併發症,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那麼對於慢性分泌性耳炎要如何用藥呢?
據耳科專家講解,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健康人體中耳內、外的氣壓基本相等,而咽鼓管則是中耳與外界環境溝通的專用通道。當咽鼓管不能正常運作時,便會形成中耳積液從而造成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可採用手術或藥物治療,但大部分患者選擇藥物治療。
藥物的治療可使用鼻腔收縮劑配上黃素制劑、鹽酸羥甲唑啉等藥物,通過藥物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但部分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不可使用。另外也可通過鼓膜穿刺抽液,用針頭在無菌操作下從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積液,抽液後注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過藥物是可以治癒的,早期的可以使用敏感抗生素,也可以做鼓膜穿刺抽液,恢復鼓管通氣功能。
總而言之,患了分泌性中耳炎,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並確診,遵醫囑及時治療,從而早日康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病發病率較高,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一定的預防措施。平時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盡量避免感冒,才能有效避免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