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常見的疾病之一,且兒童更易患此病。它也稱為滲出性中耳炎、漿液—黏液性中耳炎、無菌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積液、漿液性中耳炎。在兒童患者中因耳痛不是太明顯,且兒童對病情也說不明,家長也只有在發現兒童的聽力受到影響時才帶孩子就診,常常延誤了診斷和治療。那這種病有著甚麼樣的症狀呢?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聽力下降,伴有輕微的耳痛、耳鳴嗡嗡響、耳悶脹和閉塞感,有時搖頭會有可能感覺聽見水聲。就醫時做耳科專科檢查,可見鼓膜出現內陷情況,且呈琥珀色或色澤發暗,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鼓膜活動度降低。要聽專業醫生的建議及時醫治。
當嬰幼兒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則表現為對周圍聲音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愛抓耳,睡眠時容易醒。當周圍有聲音時,孩子沒有反應,不能將頭準確地轉向聲源,做出相應的反應;即使患兒沒有出現主訴聽力下降的症狀,但家人會發現患兒會出現漫不經心、行為改變、喊叫無應答、在看電視或聽歌時總是將聲音開得很大;對於反復發作的急性中耳炎,應警惕在發作間歇期可能持續的分泌性中耳炎,此病會造成兒童的聽力損失,影響兒童的言語能力語言發育能力,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和及時觀察治療。
以上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些症狀,此病也要及時的治療,以免發展為鼓室硬化症、膽固醇肉芽腫、粘連性中耳炎和後天原發性膽脂瘤等等疾病,可造成較嚴重的聽力減退和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在洗頭、洗澡或者是游泳時要做好保護措施,應避免耳道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