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結膜炎與病毒性結膜炎均屬於結膜炎中的多發類型,均會引發眼部紅腫、瘙癢以及充血等表現,但兩者之間的區別較大,生活中需進行深入的瞭解,只有正確區分才能給治療及預防工作帶來幫助。有很多人對於這兩種疾病缺乏正確的瞭解,通過下述內容的瞭解可做好明確區分。
1.症狀不同
卡他性結膜炎多見於春秋兩季,一旦發病患者的眼睛可感覺到奇癢,到了夜間時明顯加重,嚴重者還會伴發異物感或是流淚等不適的情況。而病毒性結膜炎的潛伏期在5~12天,一般為雙眼發病,可導致結膜突然間產生充血及水腫等表現,加重後還會形成水樣的分泌物。
2.起因不同
卡他性結膜炎的起病原因並不明確,其起因與Ⅰ型、Ⅳ型超敏反應有關,大多數患者伴有嚴重的過敏史,但很難查找到相應的特殊致敏原。而病毒性結膜炎多因病毒感染而引發,可通過接觸進行傳染,少數患者因為接觸到該病患者的淚液或是用品等而發病,從而傷害到結膜部位的健康。
3.治療方法不同
卡他性結膜炎需進行短期治療,早期時需根據過敏原展開脫敏治療,也可採用肥大細胞穩定劑來治療,用藥後可以抑制細胞膜鈣通道的發揮作用,治療期間注意結膜部位的衛生。但病毒性結膜炎屬於接觸性傳染疾病,因此應當做到早發現,還要嚴格隔離,以局部用藥為主,嚴重者還要系統給藥。
上述介紹了卡他性結膜炎與病毒性結膜炎的三點區別,大家要留意結膜部位的健康,需做出明確區分,這樣才能給治療方面的工作帶來幫助。發病後需注意眼部衛生,不宜用臟手去觸碰到眼睛,以免引發眼部感染出現。另外飲食也要合理安排,杜絕進食辛辣性嚴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