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低下容易導致患者各種不適,常見的主要有雙下肢外展、雙臂鬆軟、吞咽困難、自主運動減少等。若要想快速緩解這些不適病症,就要根據其誘因做好防治,消除危害,恢復健康。那肌張力低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可能與腦癱、酒精中毒有關,詳細介紹如下。
1.腦癱
腦癱是一種常見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疾病,多由早產、產傷、感染、中毒所致,出現後主要表現為肌張力低下、運動功能障礙以及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精神行為異常、感覺異常、癲癇、足尖下垂等。
2.糖尿病
糖尿病也會導致患者出現肌張力低下的症狀,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容易引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一旦此病發生可能就會損傷肢體神經,導致患者出現肌張力低下的症狀。
3.小腦病變
小腦病變容易導致小腦功能缺失,出現各種異常症狀,常見的主要有肌張力低下、步態不穩、雙上肢屈曲前伸以及語言障礙、輪替動作障礙、眼球震顫等。
4.酒精中毒
肌張力低下也有可能是酒精中毒所致,因為酒精中毒容易損傷機體神經,導致患者出現各種異常症狀,如肌張力低下、震顫、譫妄、行為障礙等。
5.酪氨酸羥化酶缺乏症
酪氨酸羥化酶缺乏症也會導致患者出現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同時可能還會伴有下肢肌肉張力增加、膝反射增加以及不自主的伸舌頭、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瞼痙攣等。
6.藥物中毒
濫用藥物的人,也易出現肌張力低下的症狀,主要是因為濫用藥物容易引發藥物中毒,出現肌張力改變等異常症狀。
肌張力低下可能是腦癱所致,也有可能是腦部病變疾病或中毒疾病所致,只要此症狀發生,就要立即就醫,查明原因,進行對因醫治,消除危害,恢復健康。另外,在肌張力低下恢復期間,還要注意適當運動鍛鍊,增強體質,促進疾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