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每月一次的生理週期。月經期間,會有經血從女性的私處流出。此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以免出現各種身體不舒服的症狀。有些女性一來月經下面就會長疙瘩。那麼一來月經下面就長疙瘩怎麼回事?
女性每個月都要有卵子排出,如果排卵之後,精子沒有和卵子結合,子宮內膜就會破裂、脫落,然後出血。當經血流出時,如果使用了質量不合格的衛生巾,外陰的皮膚就會對衛生巾過敏,從而長出小疙瘩,並且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除此之外,如果在經期不注意換內褲,或者內褲質量不佳,常穿潮濕的內褲,也會由於私處溫度升高、細菌滋生而導致私處長疙瘩,並且出現瘙癢、有異味、有灼熱感等症狀。
出現月經期間私處長疙瘩的情況,要避免用手抓撓患處,應當用溫水清洗外陰,洗乾淨之後換上質量合格的衛生巾,並且注意盡量每4個小時更換一次衛生巾,還要穿純棉材質的內褲。內褲平時也要勤洗勤換,換下之後用熱水燙洗乾淨,然後放到陽光下面晾曬,以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通過以上方法,月經時私處長疙瘩的情況仍然存在,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外用和口服抗過敏的藥物。
除了正確治療外,患者還要注意飲食,平時飲食要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以及魚蝦等發物,防止對皮膚產生刺激,導致皮膚紅腫、瘙癢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了私處長疙瘩的情況,首先要用溫水清洗,洗乾淨後換上衛生巾和內褲,注意在經期不要亂用婦科洗液,否則反而可能會加重症狀。如果仍然感覺很癢就可能是過敏了,要去詢問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過敏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