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是最為大家知曉並且較為普遍的的一種新生兒先天畸形病之一。該病的發病幾率約佔每年新生兒的0.4%-1%。看似不高的比率如果換算到我國新生兒出生數量上,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約有15-20萬的新生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麼先天性心臟病是如何形成的呢?
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生長髮育落後於同齡兒童,體質差,尤其易患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呼吸及心率均比正常兒童快,臨床表現有口鼻周圍出現青紫色,這是血液缺氧的表現。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症狀的輕重主要與心臟畸形的部位、程度有關,輕者對生活並無影響,重者會在出生後數小時內死亡,嚴重者可能會胎死宮中。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在胚胎時期就已經開始患有潛藏的,因此,母親在懷孕期一些不健康行為是導致胎兒患病的最大潛藏殺手。這些不健康的行為必然包括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顯而易見,煙酒本身就會對我們本體造成不利,想必腹中的胎兒受到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其次,孕婦收到電磁輻射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會影響新生兒患病幾率,去高海拔地區旅遊等,這些看似沒有影響的行為卻對胎兒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除上述原因,晚育也會導致胎兒患先天性心臟病概率大大增加,據確切醫學界研究表明35歲之前是孕育的良好階段,35歲以上屬高齡產婦孕育的胎兒患病率會提升。早產是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原因,出生時體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兒尤其容易患先天性心臟病。
另一個較為常見的原因就是遺傳,這是我們無法決定的因素。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在懷孕半年前改掉自己的不良嗜好不抽煙喝酒,盡量穿防輻射服出門避免輻射帶給胎兒的傷害,孕期不去海拔高的地區旅行,不要晚育,注意自己的心理調節等,就能絕大程度上避免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