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類型比較多,包括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細菌感染性感冒和病毒感染性感冒等,而細菌感染性感冒也比較常見,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表現為發燒,同時伴隨著渾身無力、食慾不振或咳嗽、咳痰等症狀。為了加快恢復速度,患者不僅要及時採取正確的方式退燒,還應配合藥物抗菌消炎。
細菌性感冒發燒怎麼治?細菌性感冒發燒的幾個治療方法盤點
1.服用藥物:一旦感冒後查出細菌感染,代表呼吸道某個部位發生了炎症,所以需配合抗生素消炎,目前常用的治療細菌性感冒的抗生素如頭孢類、羅紅霉素等,相對來說,這些藥物的效果穩定,安全性比較高。多數患者用藥3~5天,炎症會明顯好轉或消失,而呼吸道的炎症好轉或消失了,發燒症狀才不會反復出現。但如果出現反復發燒現象,可能是繼發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導致的,需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身體狀況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合理選擇退燒方法:出現細菌性感冒發燒等問題時,需根據體溫實際情況選擇退燒方法。如測量體溫在38.5℃以下,可通過物理方法退燒,常用的比較簡單的物理退燒方法有貼退熱貼,也可同時用溫熱的濕毛巾擦拭腋下、腹股溝、腿窩等部位。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洗溫水澡,這幾種方法都能幫助身體散熱,起到退燒效果加快退燒的速度。但如果體溫超過了38.5℃,應同時配合退燒藥治療。在此期間需定時測量體溫,如發現體溫一直不下降,可每隔4小時重復用藥一次。另外,體溫下降時,應適當減少衣服和被褥,露出手腳等部位,同樣能幫助散熱。同時要注意避開風口,避免出汗後吹風受涼。
發生細菌性感冒後身體抵抗力會下降,所以在此期間要注意休息,尤其發燒時應避免過度勞累,以臥床休息為主,以防止體質持續下降,反而對病情恢復造成影響。其次,保持飲食清淡和營養全面,多喝溫開水,以加快代謝速度,幫助身體排出有害物質和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