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胃腸道間質瘤的患者,在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後,醫生會根據腫瘤所在的位置,腫瘤的大小以及腫瘤是否產生轉移等綜合因素,來選擇最佳的治療辦法。以期能夠最大幅度的將腫瘤根治,提高治癒的概率。所有的治療手段中,除去藥物治療外,手術治療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手術治胃間質瘤呢?
第一,在多孔腹腔鏡下,對胃間質瘤進行切除
這個手術主要是在患者全麻的情況下,採取頭比腳底,兩腿打開,仰臥的方式進行。通常會採用四到五孔的辦法,用適當直徑的鏡頭,在鏡頭的監視下進行手術操作。在進行手術切除之前,患者必須全方面檢查,確保是否存在腹膜或者臟器的轉移,如果手術前,發現有轉移的情況,在做手術的時候也能利用聲波和切片,來進行更加準確的判斷。如果腫瘤在胃壁的前方,那麼就可以直接利用楔形切除法,將腫瘤從胃壁上完整的切除下來。對於胃壁後方的腫瘤,如果離大彎比較近,就必須先切斷胃結腸韌帶等,將腫瘤暴露出來後,再進行切除。對於一些腫瘤體積較小,定位比較困難的患者,也可以採取聯合手術,用胃鏡定位以後,在行腔鏡下切除。切除下來的腫瘤可以保留下來,用於術後病理性檢查。在多孔腹腔鏡下對胃間質瘤進行切除,這種手術辦法比較傳統,但是操作的選擇性較多,所以在實際情況下應用的範圍相對廣泛。
第二,在單孔腹腔鏡下,對胃間質瘤進行切除
這種手術患者也是需要全麻,並且仰臥開腿的姿勢進行,一般在患者臍帶上方切口,用來放置套管,從而維持腹部內壓力平衡。而在最低的切口處正中間用來放置鏡頭,左右的通道用來放置超聲刀等,切口的三個通道呈現一個倒三角形。手術過程中,醫生在胃鏡的指引下尋找腫瘤,並且用線固定腫瘤附近的組織,再切割腫瘤附近胃壁的全層釘合。如果腫瘤在胃壁後方比較突出的地方,那麼就可以切開胃壁前端,用切合器把腫瘤切除以後,再對胃壁前端進行閉合。這種手術辦法傷口比較小,所以患者在手術以後,疼痛相對較小,愈合時間也比較短。但是,這種手術辦法必須考慮患者的體型、費用、醫生的經驗與技術,所以在實際情況下運用的次數不多。
現在比較有經驗的醫院,都能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考慮進行相應的腹腔鏡手術,但是對於直徑比較大的腫瘤,手術也存在著一定的技術難題,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為了防止腫瘤破裂,還必須預先放置標本袋,手術過程中的操作確保輕柔。手術後兩年內是患者復發的高峰期,必要的輔助治療也是患者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