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是由頸椎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引起的。其症狀一般表現為慢性的單側頭痛,當頸部處於非常規體位時疼痛加重。此外,在頭痛的同時一般伴有肩頸部腫脹、僵硬等不適症狀,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肢體麻木、頭暈、惡心、耳鳴等症狀。那麼甚麼原因會導致頸部頭痛呢?
1.頸椎及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的椎間孔狹窄。骨質增生使椎間孔變形,引發患者疼痛及神經功能障礙。
2.椎間盤退變和突出引起無菌性炎症。頸椎間盤退變、突出及椎間盤物質的釋放,可直接引起無菌性炎症和水腫,進而產生頭部疼痛的症狀。
3.肌肉痙攣。神經根,尤其是前根,受到壓迫或被炎症侵襲時,可引起反射性頸肌痙攣。此外,持續性肌肉慢性痙攣會引起組織缺血,使得代謝產物積聚而引起肌筋膜炎,產生頭部疼痛。
4.肌肉勞損。部分患者在工作時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會造成頸椎肌肉勞損,進而引發頭部眩暈等不適的症狀。
對於頸源性頭痛的治療,患者可使用非甾體類鎮痛藥,如布洛芬、醋氯芬酸等。此類藥物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止痛。另外,一些肌肉鬆弛類藥物,可以放鬆肌肉、減少肌肉拉伸,減少患者的疼痛。有條件的患者也可以到康復科進行理療,以按摩、牽引、磁熱、電針為主要手段,可幫助緩解疼痛症狀。
綜上所述,頸源性頭痛多是由於患者長期不正常的體位,造成椎體退變或肌肉痙攣,進而引發頭痛症狀。因此建議病人要時刻注意養成一個健康正確的工作體位、睡眠體位,平時也要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此外,患者應該適當的進行一些鍛鍊,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