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原因的作用下,腦或脊髓的蛛網膜發生組織反應,表現為增厚、粘連和囊腫等病變,就稱為蛛網膜炎。蛛網膜炎實際上是病理診斷,發病可表現為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等類型,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耳鳴、眩暈、視力障礙等。那麼蛛網膜炎是怎麼引起的呢?
1.感染。蛛網膜炎主要是感染造成的,分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神經系統以外感染,前者包括腦脊膜炎、腦脊髓炎、漿液性腦膜炎等,後者包括感染、流感、敗血症、肺炎等。蛛網膜炎會引起顱內壓增高,患者會出現頭痛、嘔吐、眩暈等症狀。
2.外傷。一般來說,顱腦外傷或者脊柱外傷都可能導致蛛網膜炎,即使外傷非常輕微。患者的顱肌或脊柱可能沒有發生病變,需要通過一系列檢查來確定。
3.異物。當某些異物進入蛛網膜下腔時,也會引發蛛網膜炎,常見的異物有造影劑、麻醉劑、抗菌素等。這種現象多見於診治過程中,與操作不當有關。
4.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腫瘤疾病、視神經炎、多發性硬化都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原有病變,這些疾病也會導致蛛網膜炎。病因不同,相應的症狀表現也有區別,這在臨床上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蛛網膜炎是一類複雜的組織反應,病因非常複雜多樣,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一旦發生蛛網膜炎,一定要及時確定原發病是甚麼,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是感染造成的,要取腦脊液做細菌培養,然後針對病原體進行治療。如果患者本身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一定要積極防治感染,除非有必要,否則盡量避免向鞘內注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