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腦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發的腦部急症,會令患者出現劇烈頭痛和意識模糊等不適症狀,危害性非常大。當大家出現相關病症時,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做專業的檢查,以明確診斷疾病。那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呢?
1.頭部CT:一般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首選的方法,就是對頭部做CT,對診斷的敏感性非常高。如果CT掃描蛛網膜下腔發現高密度陰影的話,就說明患者患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另外,頭部CT可以幫助醫生判斷出,顱內動脈瘤的大致位置,還能知道腦內出血的具體情況。
2.頭顱核磁共振:頭部CT檢查對診斷的敏感性,會隨著患病天數增加而降低,一般患病1~2周後,頭部CT檢查不能準確診斷出疾病,這時候就可以做頭部核磁共振來診斷病情。頭顱核磁共振能捕捉到血液高信號,清楚地顯示滲出的血液,是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
3.腦脊液檢查:在患者發病12小時以後做腰穿檢查腦脊液,是一種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輔助檢查手段。蛛網膜下腔出血很顯著的臨床表現,就是均勻血性腦脊液,如果腦脊液中發現含鐵血黃素的吞噬細胞,就說明患者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情況。
4.腦血管造影:腦血管造影檢查,可以很準確的顯示出腦內動脈瘤的具體情況,對於腦內動脈瘤的診斷具有很高的價值,進而能夠診斷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
以上,就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常用的幾種專業手段,為臨床上診斷這種疾病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大腦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任何腦部不適症狀都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因此,大家如果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症狀,千萬不能疏忽大意,要去尋求專業的醫學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