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高壓並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由某些顱腦疾病引起的症狀。當顱內壓持續在15mmHg以上,就稱為顱內高壓。腦組織體積增加、顱內血容量增加、腦脊液量增加、顱內佔位病變都會導致顱內高壓。顱內壓增高會引起頭痛、嘔吐、視力障礙、癲癇發作等症狀,一定要盡快找到病因,進行治療。那麼顱內高壓是怎麼引起的呢?
1.腦出血。腦出血是導致顱內高壓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老年人群體。很多患者存在基礎血管病變,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發生腦出血,過大的出血量會使得顱內壓不斷增高。
2.顱內佔位病變。顱內佔位病變主要指顱內腫瘤和腦膿腫,這些病變本身有一定的體積,還會導致腦水腫或腦脊液循環障礙,從而引發梗塞性腦積水,導致顱內壓不斷增高。病情嚴重的患者會突然陷入昏迷,失去意識和感覺。
3.顱內感染。顱內感染包括腦膜炎、腦膿腫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會導致顱內壓升高,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腦膜刺激症,表現為頭痛、抽搐、失語、精神異常、肢體偏癱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感染會持續蔓延,累及大面積腦實質,引起炎性腦水腫。
4.脫髓鞘疾病。脫髓鞘疾病是一種急性神經中樞疾病,臨床上有多種類型,如脫髓鞘炎症。脫髓鞘炎症會影響腦神經,導致腦脊液代謝障礙,形成水腫,造成顱內壓升高的現象。
5.顱腦手術。顱內壓增高也可能發生在某些顱腦手術之後,這是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之一。患者術後要臥床休息,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徵。如果顱內壓增高很明顯,需要及時處理,進行脫水治療。
顱內高壓是很常見的臨床病症,病因非常多樣。患者會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嚴重時會陷入昏迷,有生命危險。顱內高壓需要與腦積水、腦出血等疾病鑒別。必鬚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從根本上解決顱內高壓。還需要對症處理,治療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