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障礙是臨床上一種很常見的運動障礙綜合症,就診於神經內科。如果肌張力障礙局限於身體某個部位,就稱為局限性肌張力障礙。根據病因的不同,肌張力障礙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前者與遺傳因素有關,後者通常是外傷、感染、藥物作用等造成的。那麼局限性肌張力障礙該如何用藥呢?哪些藥物可以治療局限性肌張力障礙?
1.抗膽鹼能藥。抗膽鹼能藥物是臨床上治療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的主要藥物,其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阿托品、東莨菪鹼、山莨菪鹼等。患者可以選擇最大劑量的苯海索,苯海索能夠有效改善肌張力障礙,控制肌肉震顫、麻痹等症狀。該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心跳過快、便秘、視物模糊等,使用劑量過大還可能出現幻覺、譫妄等神經系統症狀。
2.地西泮或硝西泮。地西泮和硝西泮也是治療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的重要藥物。如果選擇地西泮,每次用量在2.5~5毫克之間。如果選擇硝西泮,每次用量在5~7.5毫克之間。每天服用三次,可以根據病情的變化情況來調整用量。
3.氟哌啶醇。氟哌啶醇是臨床上常用的精神類藥物,能夠消除不自主運動,減輕伴隨的精神症狀。如果選擇氟哌啶醇,要從最小的劑量開始服用,過量服用可能會出現椎體外系反應,甚至誘發帕金森綜合症。長期服用該藥物可能會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因此患者最好不要長期大量使用該藥物。
以上便是對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用藥知識的介紹。能夠治療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的藥物不少,包括抗膽鹼能藥、地西泮、硝西泮、氟哌啶醇等。這些藥物都有一定的作用,能夠改善肌張力障礙,但是也存在不少不良反應。患者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來服藥,不要擅自更換藥物或者增加用藥劑量。在用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停藥並接受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