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斷是骨折還是扭傷可從疼痛程度、腫脹情況、活動受限、畸形表現、受傷機制等方面入手。
1.疼痛程度:骨折所引發的疼痛往往較為劇烈,多為尖銳刺痛,且持續存在,在移動受傷部位時疼痛會顯著加劇;而扭傷的疼痛相對較輕,多為鈍痛或酸痛,在受傷初期疼痛較為明顯,隨後會逐漸緩解。
2.腫脹情況:骨折後局部腫脹通常迅速且較為嚴重,這是由於骨折斷端出血以及周圍組織損傷滲出導致;扭傷的腫脹相對較緩,程度也相對較輕,一般局限於受傷部位周圍。
3.活動受限:骨折會嚴重影響肢體的正常活動,因骨折斷端不穩定,強行活動可能導致疼痛加劇甚至損傷周圍組織;扭傷雖然也會使活動受限,但仍可進行一定程度的活動,只是活動時疼痛會加重。
4.畸形表現:骨折可能出現明顯的畸形,如肢體縮短、成角、旋轉等異常形態;扭傷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畸形外觀。
5.受傷機制:如果受傷時受到較大暴力衝擊,如高處墜落、重物撞擊等,骨折的可能性較大;而因姿勢不當、過度扭轉等較小外力導致的損傷,扭傷更為常見。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生肢體損傷,應避免隨意活動受傷部位,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通過專業醫生的診斷和影像學檢查,如X線、CT等,準確判斷是骨折還是扭傷,並接受相應的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