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癱與肌張力高在概念、病因、症狀表現、診斷方式、治療方式上存在不同。
1. 概念:腦癱是指從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早期,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缺陷所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綜合徵。肌張力高是指肌肉在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增高,被動活動時阻力增加。
2. 病因:腦癱常見病因有早產、低體重出生、新生兒窒息、核黃疸等,涉及孕期、圍產期多種因素影響腦部發育。肌張力高病因多樣,可因神經系統病變如腦梗死、腦出血後遺症,也可能是肌肉本身疾病等導致。
3. 症狀表現:腦癱除肌張力異常外,還有運動發育遲緩,如抬頭、坐、爬、站、走等大運動及手的精細動作發育落後,同時伴有智力、語言、視力、聽力等多方面障礙。肌張力高主要表現為肌肉僵硬,被動活動關節時阻力大,活動範圍受限,嚴重時肢體可呈痙攣狀態。
4. 診斷方式:腦癱診斷需綜合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頭顱磁共振成像等,評估運動功能、姿勢反射等多方面。肌張力高診斷主要依據體格檢查時感受肌肉阻力,結合神經系統體格檢查及相關影像學、肌電圖等檢查判斷病因。
5. 治療方式:腦癱治療是綜合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語言訓練、矯形器應用等,必要時手術干預。肌張力高治療根據病因,針對神經系統疾病進行藥物、康復訓練等,肌肉疾病則採取相應藥物及康復措施。
日常需關注患者身體狀況,定期復查。按照醫生指導進行康復訓練,保證訓練的持續性和正確性。合理安排飲食,提供充足營養支持身體恢復。保持居住環境安全舒適,減少意外發生風險,積極配合治療以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