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肉腫痛可能是智齒萌出、食物嵌塞、牙齦炎、牙周炎、牙外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智齒萌出:智齒在萌出過程中,由於空間不足,可能會擠壓周圍組織,導致牙肉腫痛。若腫痛較輕,可通過保持口腔清潔緩解;若炎症較重,遵醫囑服用甲硝唑片、布洛芬膠囊、阿莫西林顆粒,待炎症消退後,可考慮拔除智齒。
2. 食物嵌塞:進食後食物殘渣嵌塞在牙縫中,若未及時清理,會滋生細菌,引發牙肉炎症、腫痛。需使用牙線、衝牙器等工具及時清理食物殘渣,若已出現炎症,遵醫囑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復新液、西帕依固齦液進行含漱,消除炎症。
3. 牙齦炎:牙菌斑、牙結石長期堆積在牙齒表面,刺激牙齦組織,引發牙齦炎,導致牙肉腫痛。可通過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遵醫囑使用碘甘油、丁硼乳膏、濃替硝唑含漱液,以減輕炎症、緩解腫痛。
4. 牙周炎: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發的牙周支持組織慢性炎症,會出現牙肉腫痛。可進行齦上潔治、齦下刮治等牙周治療,遵醫囑口服奧硝唑膠囊、羅紅霉素片、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控制炎症。
5. 牙外傷:牙齒受到外力撞擊,可能損傷牙齦組織,引起牙肉腫痛。輕度損傷可通過冷敷緩解,若損傷較重,需及時就醫,進行清創縫合等處理,遵醫囑服用頭孢克肟分散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阿奇霉素分散片,預防感染、減輕疼痛。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正確刷牙,飯後及時漱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出現牙肉腫痛症狀持續不緩解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