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頜關節疼痛可能是咀嚼習慣不良、外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關節炎、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習慣、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咀嚼習慣不良:長期偏側咀嚼、過度咀嚼硬物等不良習慣,會增加顳頜關節負擔,引發疼痛。應糾正偏側咀嚼習慣,雙側均勻咀嚼食物,避免食用過硬食物如堅果、牛肉乾等,減少關節磨損。同時可進行熱敷,用溫熱毛巾敷於關節部位,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外傷:面部受到撞擊、張口過大導致關節損傷等外傷情況可引起疼痛。受傷初期可進行冷敷,用冰袋裹毛巾敷於受傷處,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減輕腫脹。受傷48小時後改為熱敷。若疼痛嚴重,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洛索洛芬鈉片等藥物緩解疼痛。
3.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精神壓力大、咬合關係不良等因素易引發該病。可通過佩戴咬合板調整咬合關係,緩解關節壓力。進行物理治療,如紅外線照射、超聲波治療等。疼痛明顯時,遵醫囑使用鹽酸乙哌立松片、氯唑沙宗片、復方氯唑沙宗膠囊等肌肉鬆弛藥物,減輕肌肉緊張。
4. 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累及顳頜關節可致疼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遵醫囑服用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腸溶片等抗風濕藥物控制病情。骨關節炎患者可遵醫囑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片、雙醋瑞因膠囊等藥物,保護關節軟骨。同時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5. 感染:細菌、病毒等感染顳頜關節會引起炎症疼痛。細菌感染時,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膠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病毒感染則需遵醫囑服用阿昔洛韋片、伐昔洛韋片、利巴韋林顆粒等抗病毒藥物。同時注意休息,增強身體抵抗力。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利於關節恢復。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風直吹,可佩戴口罩、圍巾等。避免長時間大張口,如打哈欠時適當控制張口幅度,防止加重關節損傷。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