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肌肉疼痛可能由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藥物不良反應等引起。
1.感染性疾病: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在體內大量繁殖並釋放毒素,可刺激肌肉組織,引發炎症反應,導致全身肌肉疼痛。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患者除肌肉疼痛外,還伴有高熱、乏力、咳嗽等症狀。
2.風濕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紊亂,攻擊自身關節、肌肉等組織,引發炎症。像類風濕關節炎,不僅會使肌肉疼痛,還會累及關節,造成關節腫脹、畸形,活動受限。
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身體代謝減慢,肌肉代謝產物堆積,引起肌肉疼痛、乏力。患者常伴有怕冷、體重增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4.神經系統疾病:當神經系統出現病變,如神經根受壓、神經炎等,會影響神經對肌肉的正常支配,導致肌肉疼痛。例如頸椎病壓迫神經根,可引起上肢肌肉疼痛、麻木。
5.藥物不良反應:某些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全身肌肉疼痛的副作用。如他汀類降脂藥,部分患者服用後會出現肌肉疼痛、無力,嚴重時可能影響正常活動。
出現全身肌肉疼痛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與心態。若疼痛嚴重,不要自行用藥,需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以便早日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