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骨髓穿刺、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特殊檢查等可用於確診粒細胞缺乏症。
1. 血常規:通過對血液中各類細胞成分進行計數和分析,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0.5×10⁹/L ,即可高度懷疑粒細胞缺乏症。血常規檢查便捷、快速,是初步診斷的重要手段,能為後續診斷提供關鍵線索。
2. 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樣本進行檢查,觀察骨髓中粒細胞的生成情況、形態特徵等。可判斷骨髓造血功能是否正常,明確粒細胞缺乏的病因是骨髓抑制、生成障礙還是其他血液系統疾病導致,對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義。
3. 病史採集:詳細詢問患者近期用藥史、是否接觸過放射性物質或化學毒物、既往疾病史等。某些藥物如抗生素、抗甲狀腺藥物等可能引發粒細胞缺乏,瞭解這些信息有助於找出可能的致病因素。
4. 體格檢查:查看患者有無感染相關體徵,如發熱、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皮膚瘀斑等。這些體徵能反映粒細胞缺乏可能帶來的併發症情況,輔助診斷病情嚴重程度。
5. 特殊檢查:如針對某些特定病因進行的檢查,自身抗體檢測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的粒細胞缺乏,病毒學檢查排除病毒感染相關病因等。
確診粒細胞缺乏症後,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以防感染。保持皮膚、口腔清潔衛生,防止細菌滋生。飲食上保證營養均衡,增強機體抵抗力。嚴格按照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用藥,定期復查血常規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