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餓又腰痛可能是飢餓、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泌尿系統結石、腎盂腎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 飢餓:長時間未進食導致身體能量供應不足,引發飢餓感,同時可能因身體應激出現腰部肌肉緊張而疼痛。此時應及時進食,選擇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麵包、牛奶、水果等,補充身體所需能量,緩解飢餓及伴隨的腰痛症狀。
2. 腰肌勞損:長期腰部負重、姿勢不良等導致腰部肌肉慢性損傷,出現疼痛,而飢餓時身體代謝變化可能加重不適。可通過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疼痛部位,每次 15 - 20 分鐘,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進行按摩,由專業人員按摩腰部肌肉,放鬆緊張肌肉;遵醫囑用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活血止痛膏、雲南白藥膏。
3.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退變、損傷等使髓核突出,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引起腰痛,飢餓時身體狀態改變可能誘發疼痛發作。需臥床休息,選擇硬板床,減輕腰部壓力;進行牽引治療,借助器械拉開椎間隙,減輕神經壓迫;遵醫囑用藥,如甲鈷胺片、布洛芬膠囊、腰痛寧膠囊。
4. 泌尿系統結石:結石在泌尿系統移動,刺激輸尿管、腎盂等部位,引發疼痛,疼痛劇烈時可能影響食慾,造成飢餓感。可大量飲水,每日飲水 2000 - 3000 毫升,促進結石排出;適度運動,如跳繩、跑步等,輔助結石移動;遵醫囑用藥,如排石顆粒、腎石通顆粒、金錢草顆粒。
5. 腎盂腎炎:細菌感染腎盂引發炎症,出現腰痛,炎症影響身體代謝和消化功能,可能導致食慾下降、飢餓感。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增加水分攝入,多排尿衝刷尿道;遵醫囑用藥,如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腰部劇烈運動。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受寒。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