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褥瘡處有紅血的原因有局部摩擦、受壓過久、感染、血液循環障礙、過敏反應等。
1. 局部摩擦:日常活動中,皮膚與衣物、床單等頻繁摩擦,會損傷褥瘡表面的新生組織,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使褥瘡處出現紅血。比如長期臥床患者身體移動時,皮膚與床面摩擦,就易引發此類情況。
2. 受壓過久:持續的壓力會阻礙褥瘡部位的血液流通,致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當壓力解除後,重新恢復的血流衝擊脆弱的血管,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出現紅血現象。像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的患者,褥瘡部位就容易因受壓過久出現這種問題。
3. 感染:細菌等病原體入侵褥瘡傷口,引發炎症反應。炎症會使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紅細胞滲出,表現為褥瘡處有紅血。若不及時控制感染,紅血情況可能會加重,還會影響褥瘡的愈合。
4. 血液循環障礙:本身存在血液循環系統疾病,或者因長期臥床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會使褥瘡部位的血液供應和回流出現問題。血管壁的彈性和韌性下降,容易破裂出血,導致紅血出現。
5. 過敏反應:接觸某些過敏原,如特定材質的敷料、藥物等,會引起過敏,使褥瘡局部血管擴張、充血,嚴重時會有紅血滲出。這種情況相對少見,但一旦發生,需及時找出過敏原並處理。
日常需注意定期為患者翻身,避免局部長期受壓;保持褥瘡部位清潔乾燥,防止感染;選擇合適的衣物和床上用品,減少摩擦;若發現褥瘡處有紅血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