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和多形紅斑在病因、症狀表現、發病人群、治療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因: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如柯薩奇病毒A16型、腸道病毒71型等;多形紅斑病因複雜,可能與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支原體等、藥物過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
2. 症狀表現:手足口病通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皰疹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發熱、咳嗽、流涕等症狀;多形紅斑典型皮損為靶形或虹膜狀紅斑,可累及皮膚黏膜,好發於四肢遠端,嚴重時可出現水皰、大皰,黏膜部位如口腔、眼、生殖器等也可受累。
3. 發病人群:手足口病主要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多形紅斑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
4. 治療方式:手足口病一般採取對症治療,如發熱時給予退熱藥物,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等,多數患者一周左右可自愈;多形紅斑治療需去除誘因,根據病情輕重選擇合適治療,輕症以局部治療為主,重症可能需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
日常需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環境清潔通風。對於手足口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帶兒童去人員密集場所。多形紅斑患者若已知致敏因素,應避免再次接觸。患病後都需遵循醫生囑咐,按時服藥、復診,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