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褥瘡好發部位有骶尾部、髖部、足跟部、肘部、枕部等。
1.骶尾部:人體仰臥位時,骶尾部是身體最低且承受壓力最大的部位,長期臥床時,該部位持續受壓,血液循環易受阻,皮膚和皮下組織因缺血缺氧,很容易發生褥瘡。
2.髖部:側臥位時,髖部直接與床面接觸,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局部壓力集中,加上皮膚與床單之間的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使得髖部皮膚及深層組織受損風險增加,易引發褥瘡。
3.足跟部:無論是仰臥還是側臥,足跟部位都常處於受壓狀態,且足跟皮下脂肪少,緩衝壓力能力弱,一旦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就容易出現褥瘡。
4.肘部:在長期保持特定體位,如長時間依靠肘部支撐身體時,肘部皮膚反復受到摩擦和壓力,導致局部組織缺血,進而引發褥瘡。
5.枕部:對於長期臥床且頭部固定在一個位置的患者,枕部與枕頭長時間接觸,壓力集中,若局部散熱和透氣不良,也可能出現褥瘡。
日常需注意定期為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選擇合適的床墊和護理用品等,以降低褥瘡發生幾率。若已出現褥瘡,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