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疼便血可能是生理期、肛裂、痔瘡、腸道感染、腸易激綜合徵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生理期:女性生理期時,盆腔處於充血狀態,可能會引起下腹部疼痛,同時子宮內膜脫落導致出血,有時會誤以為是便血。一般無需特殊治療,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熱水袋熱敷下腹部,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多喝熱水或紅糖水,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能量,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勞累。
2. 肛裂:通常因大便乾結、排便用力過度等導致肛管皮膚裂傷。會出現排便時及排便後肛門劇烈疼痛,伴有便血,血色鮮紅。遵醫囑使用消酸甘油軟膏、復方角菜酸酯栓、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肛裂愈合,緩解疼痛和便血症狀。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如肛裂切除術等。
3. 痔瘡:多由久坐、久站、便秘等因素引發,排便時可能出現便血,顏色鮮紅,有時伴有腫物脫出,還會引起下腹部墜脹不適。遵醫囑口服地奧司明片、草木犀流浸液片、槐角丸,減輕局部水腫,緩解疼痛和便血。配合使用肛泰軟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復方黃柏液塗劑等外用藥物。嚴重時需手術切除。
4. 腸道感染:食用不潔食物等導致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腸道,引發炎症,出現腹痛、便血、腹瀉等症狀。遵醫囑服用諾氟沙星膠囊、蒙脫石散、黃連素片,抗感染、止瀉,緩解不適。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飲食清淡易消化。
5. 腸易激綜合徵:精神壓力、飲食因素等可誘發,會出現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有時伴有便血。遵醫囑口服匹維溴銨片、曲美布汀片、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調節腸道功能,緩解腹痛便血。要調整生活方式,避免食用誘發症狀的食物,減輕精神壓力。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周清潔衛生,定期體檢,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