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鬧肚子可能是高溫刺激、胃腸功能紊亂、腸道感染、脫水、電解質失衡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環境、調節飲食、藥物治療等。
1. 高溫刺激:中暑時人體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高溫會直接刺激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胃腸道的正常血液循環,導致消化功能受影響而鬧肚子。此時應迅速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適量飲用淡鹽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 胃腸功能紊亂:中暑引發身體應激反應,干擾胃腸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致使胃腸功能紊亂出現鬧肚子症狀。飲食上需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麵條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可遵醫囑服用藿香正氣水、保和丸、參苓白術散等藥物調節胃腸功能。
3. 腸道感染:中暑後身體抵抗力下降,腸道易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襲引發感染,進而導致鬧肚子。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遵醫囑服用諾氟沙星膠囊、蒙脫石散、黃連素片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止瀉治療。
4. 脫水:中暑過程中大量出汗,若未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身體脫水,影響腸道正常運轉,引起鬧肚子。要及時補充水分,可飲用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者需就醫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5. 電解質失衡:中暑出汗丟失大量電解質,如鈉、鉀等,電解質失衡會影響腸道平滑肌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導致鬧肚子。可通過食用富含電解質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補充電解質,也可遵醫囑口服補液鹽糾正電解質紊亂。
日常要注意做好防暑措施,高溫時段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若鬧肚子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