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房出現小疙瘩可能由乳汁淤積、蒙氏結節、乳腺導管擴張、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等情況引起。
1. 乳汁淤積:哺乳期乳汁分泌過多且排出不暢時易出現,表現為乳房局部硬塊,可伴有疼痛。需及時排空乳汁,通過寶寶吸吮、吸奶器輔助等方式,若硬塊較大可適當熱敷後輕柔按摩。
2. 蒙氏結節:孕期及哺乳期受激素影響,乳暈周圍的蒙氏腺增生形成小結節,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哺乳期結束後可能會有所變小。
3. 乳腺導管擴張:哺乳期乳腺導管可能因各種原因擴張,出現小疙瘩。要保持乳頭清潔,避免感染,症狀較輕時可通過局部熱敷緩解。
4. 皮脂腺囊腫:皮脂腺開口堵塞,分泌物積聚形成囊腫。較小的囊腫可先觀察,注意局部清潔,若囊腫較大或出現紅腫疼痛等感染症狀,需就醫手術切除。
5. 脂肪瘤:由脂肪過度增生積聚形成,多為良性。較小脂肪瘤一般不影響哺乳,定期觀察即可,若脂肪瘤較大壓迫周圍組織,可考慮手術切除。
哺乳期要注意乳房清潔,選擇合適的內衣,避免外力擠壓乳房。若小疙瘩持續不消失、出現紅腫疼痛加劇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