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情況,很多疾病都會導致慢性腹瀉,比如全身性的疾病,最常見的有糖尿病,糖尿病會導致胃腸道的植物神經病變,從而誘發腹瀉,其次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導致胃腸功能加快,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出現大便頻繁的腹瀉情況。有一些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會出現腹瀉的情況,因此要想治療慢性腹瀉,需要治療相關原發病,在治療之前也要做一些檢查。
慢性腹瀉患者需要做以下幾種檢查:
1.實驗室檢查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可以進行血常規和尿常規,大便常規檢查。確診裡面有沒有糞隱血和病原蟲以及蟲卵,同時也要做血沈和血生化檢查,進行胃腸道激素的測定。
2.影像學檢查也是判斷慢性腹瀉的一種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腹部超聲波檢查,X射線檢查以及鋇餐造影檢查,需要知道的時候在鋇餐造影檢查之前不要吃東西,也不要喝水,避免影響檢查結果。
3.胃鏡和小腸鏡檢查也廣泛應用於慢性腹瀉的檢查當中,對於慢性腹瀉的診斷有很重要的意義,能夠明確的發現胃腸道部位是否有明顯的病變。
4.黏膜活組織檢查對於慢性腹瀉的診斷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它能夠有效的根據粘膜的組織活性判斷慢性腹瀉的時間以及對腸道的損傷程度。
慢性腹瀉這種疾病一旦確診應該積極的治療,病因不同治療所選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據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對於比較嚴重的腹瀉患者可以適當的給予一些止瀉的藥物,但是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腹瀉患者來說,可以不用止瀉,採用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止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