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口臭可進行口腔檢查、胃腸道檢查、呼吸道檢查、血液檢查、代謝疾病篩查等。
1. 口腔檢查:這是較為基礎的檢查。醫生會仔細查看牙齒狀況,是否存在齲齒,即牙齒表面的齲洞,食物殘渣易殘留其中發酵產生異味;檢查是否有牙周炎,牙周組織的炎症會導致牙齦出血、溢膿等引發口臭;還會查看是否有口腔黏膜疾病,如口腔潰瘍、扁平苔蘚等,這些病變也可能引起口臭。
2. 胃腸道檢查:包括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腸內部情況,確定是否有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食物消化異常,胃氣上逆引發口臭。還可能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口臭關係密切,他會在胃內大量繁殖,影響胃部正常功能。
3. 呼吸道檢查:通過喉鏡檢查喉部,查看是否有炎症、腫物等病變。鼻竇CT檢查可排查鼻竇炎,鼻竇內的膿性分泌物倒流至口腔,會產生難聞氣味。支氣管鏡檢查能觀察支氣管內部狀況,對於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疾病的診斷有幫助,這些呼吸道疾病也可能是口臭的原因。
4. 血液檢查:血常規可瞭解白細胞、紅細胞等指標,判斷是否有感染。肝功能檢查能評估肝臟功能,若肝臟出現問題,代謝功能受影響,可能導致口臭。腎功能檢查有助於發現腎臟疾病,腎臟疾病引發的代謝紊亂也可能產生特殊氣味。
5. 代謝疾病篩查:檢測血糖,排查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體內脂肪分解加速,會產生酮體,通過呼吸散髮出口臭。甲狀腺功能檢查可判斷甲狀腺是否正常,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影響新陳代謝,進而導致口臭。
出現長期口臭,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早晚正確刷牙、飯後漱口,飲食避免過於油膩、辛辣,規律作息,減少熬夜,適當運動,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若檢查出疾病,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