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身體會出現腹瀉,其實也是身體自我調整的一個反應。很多朋友對於腹瀉並不重視,其實腹瀉的症狀如果不注意調理的話,很容易會演變成慢性腹瀉。相對來說慢性腹瀉,想要治癒的話就比較麻煩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腹瀉知識,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臨床症狀,並非一種疾病。從臨床的角度上來說,身體會出現腹瀉,是因為使用了不乾淨的食物,或者是身體受到冷風的刺激。有些朋友大量吃了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也會出現腹瀉的反應。而慢性腹瀉則是根據腹瀉的恢復時間來判斷的。從時間上來說,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就可以判斷為是慢性腹瀉。但是這個判斷時間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計算。有些朋友在恢復期間吃了導致腹瀉的食物就不能夠算在內。如果大家不瞭解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來判斷。
那麼慢性腹瀉的判斷標準有哪些呢?
1.頻率,正常的人一天會上2~3次廁所。而有慢性腹瀉的朋友,一天上廁所的次數非常多,很可能會影響到平時的工作和生活。
2.形狀。我們都知道,正常的人上廁所大便的形狀是類似香蕉。但是有慢性腹瀉的患者大多便稀或不成形,有時伴黏液、膿血。
3.伴隨著其他症狀。健康的人出現腹瀉,多數的反應是會著急上廁所。但是如果是慢性腹瀉發作的話,有可能會伴隨著發燒、消瘦、腹部包塊等。
任何疾病如果發展成慢性的話,就會讓人十分困擾,而且在治療上也會加大難度。因此大家在出現腹瀉情況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周內如果沒有緩解的話,一定要盡快的去醫院檢查。除此之外,大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避免食用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自己出現腹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