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其實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慢性腹瀉的病因非常複雜,病情持續時間比較久,會導致患者身體營養大量流失,時間久了不少人身體免疫力會下降,同時也會有貧血以及低血壓的問題,那麼在有慢性腹瀉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治療比較好呢?
慢性腹瀉疾病在臨床上的症狀有很多,首先絕大多數患者大便次數會增多,大便不成形,有的時候也會伴隨粘液以及膿血,還有就是一部分患者腹部不適,在吃飯之後或者是大便之前疼痛加重,另外小腸病變引起的腹瀉,一般大便量比較多,大便顏色比較淺,而結腸病變引起的慢性腹瀉,主要是患者有腹部不適症狀,位於腹部兩側或下腹,一般在大便之後能夠緩解排便次數比較多。
慢性腹瀉應該怎樣治療
首先慢性腹瀉疾病的原因不同,就必須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如果腹瀉情況比較嚴重,完全可以服用止瀉藥來治療疾病,大多慢性腹瀉患者都會有腹痛的表現,所以也可以服用解痙止痛的藥物來治療,比如說阿托品以及氧化鋁凝膠,在治療期間,患者一定要多吃一些溫熱的流食或者是半流食,要多喝一些水,切忌吃生冷刺激性以及發性的食物,還有就是也應避免堅硬的食物,除了食療的方法之外,患者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藥來治療,比如說炒枳殼,香附,佛手能夠很好的從身體內部入手,調節腸胃功能,改善患者的身體免疫力。
生活當中很多腸胃疾病都會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腹瀉的症狀,慢性腹瀉持續時間比較久,會導致患者的身體變得非常虛弱,而在治療慢性腹瀉的時候,首先必須要清楚具體的發病原因,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治療原發疾病,只有當原發疾病得到控制之後,慢性腹瀉才會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