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為慢性中耳炎和急性中耳炎,後者指的是患處產生化膿性的炎症,一般發作於抵抗力比較低的嬰幼兒或者老年人身上。該疾病多發於春冬季節,致病菌一般是葡萄球菌或者鏈球菌。如果患者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骨膜穿孔以及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那麼控制急性中耳炎的措施有哪些?
1.全身用藥
急性中耳炎患者可引起全身發熱以及乏力,所以患者需要通過口服藥物或者靜脈注射的方式控制耳朵感染,一般選用青霉素類以及頭孢菌素類藥物。如果產生骨膜穿孔的情況,患者需要到醫院接受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醫務人員會根據檢查結果,建議患者服用相應的藥物。
2.局部用藥
如果患者產生急性中耳炎疾病,需要堅持局部用藥,比如沒有穿孔的患者需要使用酚甘油,使用抗生素滴鼻液,有利於減輕咽鼓管水腫和炎症。同時,產生穿孔的患者需要使用雙氧水清潔外耳道,不要使用粉劑,避免粉與膿液結塊,影響膿液的流出。
3.降溫治療
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急性中耳炎患者一般產生患處腫脹以及身體低熱等反應,所以病人需要接受降溫治療。如果體溫短暫上升,而且上升幅度比較小,可以使用冰塊或者酒精擦拭肌膚,一般擦拭額頭、胸部以及背部肌膚。在發熱期間需要適當飲水,避免身體電解質紊亂。
當患者沒有注意身體清潔衛生時,病菌很容易進入耳朵,所以患者出現中耳炎疾病。希望患者合理使用藥物,進行局部治療或者全身治療,比如消炎藥物以及消腫藥物。患者需要適當飲水,有利於排出身體的病菌。建議每一個人都保持外耳道的清潔衛生,保持傷口的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