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腦癱症狀早期存在著肢體發育遲緩的現象,同時在肢體上還會表現出肌張力低,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肌張力就會變高,腿就會變得僵硬。那麼,還能怎樣判斷兒童是否腦癱?在確診腦癱的時候,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判斷:
1.觀察身體變化:腦癱患兒常出現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症狀,孩子的情況很有可能是腦癱疾病。對於這樣的患兒最好到醫院做腦部造影檢查,確診後再考慮治療。
2.孕產期或是生後腦病的高危因素:像早產、高膽紅素腦病、顱內出血,或者是缺氧性腦病、缺血、等多項因素,可能會導致顱內的病變,然後結合他的神經系統的運動發育明顯落後,甚至出現有抽搐等情況,完善相關的顱腦檢查,有明顯的顱內病變,一般就可以判斷寶寶是得了腦癱。
3.有下列表現者也高度提示有腦性癱瘓:一、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生時嚴重缺氧、驚厥、顱內出血或核黃疸等。二、精神發育遲滯,情緒不穩和易驚厥、運動發育遲緩、肌張力增高和痙攣表現。三、 錐體外系症狀伴雙側耳聾及上視麻痹等。
4.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判斷:如果是正常的新生兒,會有這樣的表現,覺醒狀態時可以注視物體,並且隨著物體移動方向,尤其對顏色鮮艷的物體更容易表現出興趣。對光較敏感,遇到強光刺激會閉眼。聽力很靈敏,比如在耳邊輕聲呼喚會把頭轉向發聲方向,有時還會用眼睛尋找聲音的來源。觸覺也很好,尤其是手掌、眼、口周、足底等部位,觸之會立即有反應,會出現縮回手足、眨眼、張口等一系列動作。
腦癱是腦損傷引起的肢體障礙,在幼年時期是不易被察覺的,但是隨著兒童的不斷的成長,腦癱的各種症狀也就慢慢凸顯出來,腦癱的治療關鍵是要趁早,這樣才能及時的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並且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