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是一種物理現象結構分析手段,簡稱為MRI,已經成為很常見的檢查方式。在臨床上,為了確診某些疾病,我們有時候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其準確率很高,有很好的參考意義。雖然說核磁共振的安全性很高,臨床應用很廣,但是也有不少注意事項。那麼,核磁共振甚麼時候能出結果呢?核磁共振檢查需要注意甚麼呢?下面我們來介紹核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
核磁共振甚麼時候能出結果
核磁共振是一種廣泛用於診斷疾病的方法,如癲癇、顱內血管硬化、膠質瘤、顱內血管狹窄和三叉神經痛等。患者做核磁共振所需的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門診檢查結果在4-6小時之間,如果是住院,檢查結果一般為次日早晨出來,各醫院情況略有不同。
核磁共振檢查注意事項
1.核磁共振成像的絕對禁忌症是植入起搏器的病人,因為強磁場會破壞起搏器,從而危及病人的生命。相對禁忌症包括懷孕3個月且疑似有眼內金屬異物的孕婦。對於急性創傷性腦損傷、顱骨骨折、顱內出血等情況,首選CT檢查。
2.檢查前取出所有含金屬的物品,如金屬表、眼鏡、項鍊、假牙、假眼、紐扣、腰帶等。如果要檢查盆腔部位,需要讓膀胱充盈,不要小便。如果帶金屬節育環,必須取出後才能進行。體內有彈片殘留的病人一般不能做MRI檢查。
核磁共振結果出來所需的時間不長,要看具體的情況。核磁共振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具有安全、高效的特點,適合一般患者,準確率很高,能夠診斷很多疾病。但是核磁共振的禁忌也不少,在進行檢查之前,一定要確定患者符合各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