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通常是中醫術語,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所引發的一系列症候,並非西醫所定義的某種具體疾病。
中醫認為腎藏精,對人體生長髮育、生殖功能等起著關鍵作用。當腎臟的精氣出現虧損,無論是腎陰虛、腎陽虛,還是腎精不足、腎氣不固等情況,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症狀。腎陰虛多因腎陰虧損,失於滋養,虛熱內生,常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等表現;腎陽虛則是腎陽虧虛,機體失於溫煦,會有畏寒怕冷、四肢冰涼、精神萎靡、性功能減退等症狀。
腎虛的形成原因較為複雜。過度勞累、長期熬夜、頻繁的性生活、年老體衰、久病傷腎等都可能導致腎虛。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人群,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也容易損耗腎氣,引發腎虛。
出現腎虛相關症狀後,應及時就醫,由專業中醫進行辨證論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飲食上,可適當多食用一些補腎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枸杞、山藥等。同時,要適度進行體育鍛鍊,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增強體質。但如果症狀較為嚴重,一定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治療,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