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的有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人工性蕁麻疹等。
1. 急性蕁麻疹:起病急驟,皮膚突然出現大小不等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顏色可呈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可孤立或融合成片,伴有劇烈瘙癢,部分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過敏性休克症狀。
2. 慢性蕁麻疹:風團反復出現,時多時少,病情遷延不愈,病程超過6周。瘙癢程度不一,可輕可重,部分患者在搔抓後風團會增多、增大。患者日常活動和睡眠常受影響,精神壓力也較大。
3. 寒冷性蕁麻疹: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暴露或接觸部位會出現風團或斑塊狀水腫,自覺瘙癢,嚴重者可出現手麻、唇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症狀。
4. 膽鹼能性蕁麻疹:多見於青年,在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後,體溫略增或機體產熱增加,促使膽鹼能神經發生衝動而釋放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病。表現為直徑1 - 3mm的小風團,周圍有明顯紅暈,有時可見衛星狀風團,自覺劇癢。
5. 人工性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划過皮膚後,沿划痕出現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後可自行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其他類型蕁麻疹同時存在。
得了蕁麻疹,要注意尋找並避免誘發因素,比如注意飲食,避免食用可能致敏的食物;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搔抓和刺激皮膚。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定期復診,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