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顫病通常是一種以身體部分部位不自主、節律性震動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震顫病的發生涉及神經系統多個環節的異常。神經系統中負責控制肌肉運動和協調的區域出現功能紊亂,使得肌肉收縮和舒張的正常模式被打破,進而引發震顫。這種異常可能源於多種因素,包括遺傳因素、腦部神經遞質失衡、腦部病變如中風、腫瘤、感染等對神經組織的損傷,以及某些藥物的副作用等。
震顫病的症狀多樣,可累及手部、頭部、面部、下肢等不同部位。手部震顫較為常見,可能在持物、書寫等精細動作時更為明顯;頭部震顫可表現為點頭、搖頭等動作;面部震顫則可能導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動。震顫的頻率、幅度也因人而異,有的較為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有的則較為嚴重,對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
對於震顫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因為疲勞可能會加重震顫症狀。飲食上,應均衡營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同時,要盡量避免接觸可能誘發或加重震顫的因素,如某些刺激性藥物、化學物質等。最重要的是,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