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說的肝性化黃疸,準確表述應為肝硬化黃疸,是指因肝硬化導致膽紅素代謝異常,進而使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膚、鞏膜等組織黃染的症狀。
肝硬化時,肝臟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一方面,肝細胞受損,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下降。正常情況下,膽紅素經肝細胞攝取、轉化後排出體外,而肝硬化時這一過程受阻,膽紅素在血液中蓄積。另一方面,肝硬化可導致肝內膽管受壓、扭曲,膽汁排泄不暢,膽汁反流進入血液,也會使膽紅素升高。
肝硬化黃疸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肝臟功能已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害。黃疸的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可能僅表現為鞏膜輕度黃染,重者皮膚可呈現深黃色甚至黃綠色,還可能伴有皮膚瘙癢、尿色加深如濃茶樣、大便顏色變淺等症狀。
對於出現肝硬化黃疸的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以利於肝臟恢復。飲食上,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則,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避免食用粗糙、堅硬、辛辣及油膩食物,以防加重肝臟負擔。同時,務必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定期復查肝功能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