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不治療可能引發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胃癌等危害。
1. 消化不良: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寄生,會影響胃部正常的消化功能,導致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引起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2. 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憑借其螺旋形結構容易鑽透胃黏膜,損傷胃黏膜的保護屏障,使得胃酸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引發炎症,出現胃痛、胃脹、反酸、燒心等不適表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3. 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持續破壞胃黏膜,當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胃潰瘍。胃潰瘍患者會有週期性、節律性的上腹部疼痛,還可能伴有黑便、嘔血等嚴重併發症,對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威脅。
4.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起胃部的慢性炎症,長期炎症刺激可能導致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發生異常增生,進而引發淋巴瘤,不過這種情況相對較為少見。
5.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是第Ⅰ類生物致癌因子,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部反復發生炎症、修復等過程,容易導致胃黏膜細胞發生癌變,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提倡公筷、公勺和分餐制。若檢查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定期復查,以降低相關疾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