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的形成原因有膽汁成分比例失調、膽囊收縮功能減退、膽道感染、肥胖、家族遺傳等。
1. 膽汁成分比例失調:膽汁中的膽固醇、膽鹽和卵磷脂等成分比例失衡時,膽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結晶,進而逐漸聚集成結石。比如長期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會使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增加,打破原有平衡。
2. 膽囊收縮功能減退:膽囊收縮功能不佳,膽汁無法正常排空,膽汁在膽囊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度吸收,膽汁濃縮,其中的成石物質濃度升高,就容易形成結石。像一些老年人膽囊功能生理性衰退,膽囊收縮能力下降,患膽囊結石風險增加。
3. 膽道感染: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膽道,會引起膽道炎症,炎症刺激會促使膽汁中的成分發生改變,有利於結石的形成。例如蛔蟲進入膽道,可引發感染並成為結石核心。
4. 肥胖:肥胖人群體內脂肪代謝紊亂,肝臟合成膽固醇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升高,同時膽囊排空延遲,膽汁淤積,易誘發膽囊結石。
5. 家族遺傳:遺傳因素在膽囊結石的形成中也有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變或遺傳易感性,可能影響膽汁成分的代謝和膽囊的功能,使家族成員患膽囊結石的幾率高於普通人。
預防膽囊結石,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定期體檢,若發現膽囊相關問題,應遵循醫生建議,積極治療,降低膽囊結石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