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灌腸可能存在腸道損傷、感染、水電解質紊亂、過敏反應、虛脫等危害。
1. 腸道損傷:灌腸時若操作不當,比如肛管插入深度不合適、用力過猛等,很容易導致腸道黏膜受損,引起局部出血、疼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腸穿孔,危及生命健康。
2. 感染:灌腸過程如果沒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細菌等病原體就可能趁機進入腸道,引發腸道感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還可能進一步擴散引發全身性感染。
3. 水電解質紊亂:灌腸液的成分和用量若不合理,可能會影響腸道對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與排泄,進而打破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出現脫水、低鉀血症、低鈉血症等,影響身體正常生理功能。
4. 過敏反應:部分小兒可能對灌腸液中的某些成分過敏,灌腸後會出現皮疹、瘙癢、呼吸急促等過敏症狀,嚴重過敏反應甚至會威脅生命。
5. 虛脫:小兒身體較為虛弱,灌腸時的刺激可能導致小兒過度緊張、哭鬧,引起虛脫,表現為面色蒼白、出汗、頭暈、心慌等症狀。
日常照顧發燒小兒時,要密切關注體溫變化,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降溫方式。如需灌腸,務必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由專業醫護人員操作,嚴格遵循醫囑,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保障小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