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血流動力學改變、氧化應激、炎症反應、遺傳因素等是糖尿病造成腎病的原因。
1. 高血糖:長期高血糖狀態下,葡萄糖經多元醇途徑代謝,使細胞內山梨醇和果糖堆積,導致細胞內滲透壓升高、細胞腫脹及功能受損。同時,高血糖還會激活蛋白激酶C ,影響腎臟血流動力學,促使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加,引起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
2. 血流動力學改變:糖尿病時,腎臟血流動力學發生變化,表現為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和高血壓。這種異常的血流動力學狀態會增加腎小球內壓力,導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基底膜增厚,進而影響腎臟的濾過功能。
3. 氧化應激:高血糖會使體內活性氧生成增加,抗氧化防禦系統功能減弱,導致氧化應激反應增強。氧化應激可損傷腎臟細胞的生物膜、蛋白質和DNA ,引起細胞功能障礙和凋亡,促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
4. 炎症反應:糖尿病引發的慢性炎症反應在腎病發生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等釋放增加,可激活腎臟固有細胞,促進細胞外基質合成,導致腎臟組織損傷和纖維化。
5. 遺傳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腎病,提示遺傳因素參與其中。某些基因多態性可能影響腎臟對高血糖等損傷因素的易感性,使個體在相同糖尿病環境下,遺傳易感性高的人群更易發展為糖尿病腎病。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遵循低糖、低鹽、低脂飲食原則,適量運動,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便及時發現並干預腎臟病變,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