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早期症狀有腫物脫出、排便不盡感、肛門墜脹、便血、肛門瘙癢等。
1. 腫物脫出:早期排便時直腸黏膜會脫出,便後可自行回納。隨著病情發展,腫物脫出頻率增加,且需用手推回,甚至在咳嗽、行走時也可能脫出。因為直腸黏膜與肌層逐漸分離,在腹壓增加時易脫出肛門外。
2. 排便不盡感:患者常有排便未淨的感覺,即使剛排完便,仍覺得有便意。這是由於脫肛導致直腸黏膜受到刺激,產生異常的排便反射。
3. 肛門墜脹:脫肛使得局部組織受到牽拉、壓迫,會引起肛門墜脹不適,尤其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症狀更明顯。
4. 便血:早期便血情況較少,一般為少量滴血或糞便表面帶血。因為脫出的黏膜受到摩擦、損傷,導致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出血。
5. 肛門瘙癢:由於直腸黏膜脫出,會有黏液流出,刺激肛周皮膚,引起瘙癢。若不注意清潔,還可能引發肛周濕疹等皮膚問題。
脫肛早期症狀雖不嚴重,但也不能忽視。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久站,防止腹壓增加。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