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病毒性胃腸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合理使用藥物、做好日常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等。
1. 調整飲食:小兒病毒性胃腸炎時,消化功能減弱,調整飲食很關鍵。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減輕胃腸負擔。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生冷食物,以防刺激胃腸黏膜,加重腹瀉、嘔吐症狀。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攝入,像蘋果泥、胡蘿蔔泥等,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恢復。少食多餐,避免一次進食過多,利於胃腸功能恢復。
2.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該疾病常伴有腹瀉、嘔吐,易導致水分和電解質丟失,引發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能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保證身體正常代謝。可口服補液鹽,按說明書衝調後飲用。輕度脫水時,每千克體重50 - 100毫升,4 - 6小時內喝完;中度脫水每千克體重100 - 150毫升。也可適量飲用米湯加鹽溶液,補充丟失的鹽分和水分。
3. 合理使用藥物:遵醫囑用藥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口服補液鹽散。蒙脫石散為吸附劑,能固定、抑制病毒和細菌,覆蓋在胃腸黏膜表面,保護腸黏膜免受損傷,減少腹瀉次數。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是益生菌制劑,可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抑制有害菌生長,緩解腹瀉症狀。口服補液鹽散能補充因腹瀉、嘔吐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預防和糾正脫水。
4. 做好日常護理:保持小兒居住環境清潔、安靜、舒適,溫度和濕度適宜,利於休息和恢復。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熱水袋熱敷或穿肚兜,防止腹部著涼加重症狀。勤換尿布,保持臀部清潔乾燥,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塗抹護臀膏,預防紅臀。
5. 密切觀察病情:密切關注小兒體溫、精神狀態、尿量、大便次數和性狀等變化。體溫過高時,採取物理降溫或遵醫囑使用退燒藥。若精神萎靡、尿量明顯減少、腹瀉次數增多且大便呈水樣或帶血等,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避免延誤病情。
小兒病毒性胃腸炎治療期間,要保證充足睡眠,促進身體恢復。注意飲食衛生,餐具定期消毒。家長要安撫小兒情緒,避免其過度哭鬧,減少體力消耗。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和護理,定期復查,以便瞭解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