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不良反應處理措施包括發熱反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循環負荷過重、細菌污染反應等。
1. 發熱反應:出現發熱反應時,應首先減慢輸血速度,嚴重者需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每15 - 30分鐘測量體溫、血壓、脈搏等。遵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以緩解症狀。同時,要注意保暖,適當補充水分。
2. 過敏反應:輕度過敏反應可減慢輸血速度,給予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等。嚴重過敏反應需立即停止輸血,保持靜脈通路通暢,給予腎上腺素皮下或靜脈注射,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進行治療,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3. 溶血反應:一旦懷疑溶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核對受血者與供血者姓名、血型等信息。維持靜脈輸液,保證血容量,給予利尿劑促進血紅蛋白排出,鹼化尿液防止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嚴重者可能需要進行換血治療、血液透析等。
4. 循環負荷過重:立即停止輸血,讓患者取端坐位,雙腿下垂,以減少回心血量。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濕化瓶內可加入20% - 30%乙醇,以降低肺泡內泡沫表面張力。遵醫囑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以減輕心臟負擔。
5. 細菌污染反應:立即停止輸血,將剩餘血液及輸血器送檢,做細菌培養。給予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進行抗休克治療,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等。
輸血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反應,醫護人員需嚴格遵守輸血操作規程,仔細核對信息,確保輸血安全。患者自身也應積極配合,若有不適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不良反應。